產品分類
|
新聞詳情
這三個未來產品跟著小米做沒有錯[摘要]只要市場需求夠大,痛點夠足,都有可能是雷軍他瞄準的下一個發力方向。 轉播到騰訊微博 ![]() 騰訊科技精選優質自媒體文章,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騰訊科技立場。 文/林炮勤 (微信公眾號:智圈) 靠智能手機迅速崛起的小米,正在不斷尋找新的產品突破點。 從小米手機到小米電視;從空氣凈化器到凈水機。 在幾周前看到網上曬出的小米在2015年8月份申請的無人機專利,更是印證了之前關于小米將要進入無人機領域的傳聞。 那么問題來了,小米如果推出無人機,產品售價會是多少?是與大疆一樣定價(通常5K以上),還是堅持一直踐行的“高性價比”+“爆品”思路;另一方面,小米的無人機定位是為發燒(極客)而生,還是年輕人的第一臺無人機玩具(智能玩具概念)。 轉播到騰訊微博 ![]() (網上爆出的小米無人機類似款式) 這些具體的市場信息都未經證實,然而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信息查詢系統中已經可以閱覽這些專利的詳細信息。 索性就把近半年小米公開的專利查詢個遍,發現雷布斯曾經所說的“小米要投100家生態鏈企業”的野心一點不假,從智能風扇到智能口罩,從行李箱到眼鏡、飯盒,名單還可以列得越來越長。 要知道雷軍(微博)并不是一個把改變世界掛在嘴上的人,只要市場需求夠大,痛點夠足,都有可能是他瞄準的下一個發力方向。雖然小米所做的事情算不上開拓,這從小米近些年一系列的投資表現可見一斑,但小米的每一次發力,都有可能給一個傳統的行業帶來不少的震蕩。 轉播到騰訊微博 ![]() 這就回到一個無論是行業大佬還是中小企業主都會關注的問題: 小米還會選擇進入哪些傳統行業? NO. 3小米床墊 當本文發出時,其實小米床墊已經開始發售了。發售時間為2015年12月1日。 而主打的是“青春版”(小米又一次玩起了年輕人的第一次)。 而早在7月份(在11月份就可以查到公開版本),小米已經在為做床墊做技術鋪墊,同時申請了幾件專利,這些專利其中就提到可以對床墊的軟硬度進行智能調整。 怎么個智能調整法呢? 當然要用到一些小小的高科技,比如: 利用呈網格狀均布在墊體上的溫度傳感器(測人體溫度)和壓力傳感器(測受力面積)來確保躺在床上的是用戶而不是枕頭; 那怎么確定用戶需要什么樣的軟硬度呢?答案是大數據,用戶數據模型(年齡、身高、性別、體重)的匹配; 匹配完畢,就可以利用墊體中的空氣柱的空氣量進行調整,以產生不同的軟硬度了。 實際產品呢?聰明的讀者也許想到了,小米才不會去管它高不高科技,關鍵還是回歸到高性價比+爆品,那個主打的功能“可軟可硬”,它原來就真的是一面軟一面硬呀。 且慢!也許你可以批評實際產品并不優雅和人性化,但按照互聯網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產品研發理念,當它一步步將傳感、交互、智能監控等功能嵌入其中時,它真的有可能成為融入用戶生活的智能家居產品。 專利在這時候,既是占坑,又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一個研發方向。 不要忘記這是一塊平均每個人會花上一生中三分之一時間躺在上面的床墊。 NO. 2 小米衣柜 智能衣柜!這又是個什么鬼? “每個女人的衣柜里總是缺一件衣服”,這句話可能有點夸大,但是對于大部分女人而言,當她每天早上起床站在衣柜前時,都多多少少出現了選擇困難癥。 當新技術可以讓人們更方便的在家選購商品、下單購物,而且足不出戶就能收到貨物之時,新技術也一定會推動人的審美選擇更加方便和快捷,首先是把物品、如衣物標簽化,依靠數據模型,甚至結合人的情感或心理特征,進行個性化、基于情景的推薦!這一交互革命將非常符合人性的需要。 在小米7月份公開的一件專利中,揭示了一種衣架控制方法,正是基于情景的個性推薦而來。當用戶將衣物存入衣柜時,通過高清攝像頭拍攝后的圖片與電商數據庫的衣物相片進行匹配,就能知道用戶穿的哪件衣服。而這件衣服是冬裝,夏裝,正式,休閑款,都可以標簽化,再結合地理位置的天氣情況和用戶使用過程的偏好信息,就可以一步步逼近精準推薦了。總之,槽點多多。但果真能做到,無疑是廣大女性朋友的福音。 關鍵是,這個領域的痛點,足夠痛。 NO. 1 小米花盆 花盆看起來是個生活中的小物件,與科技產品似乎沾不上邊。但隨著信息科技對傳統產業的不斷滲透,像小米這樣的巨頭會對花盆進行改造嗎? 也許你會存疑,但別忘了小米在佛山還投資過一家叫云米的公司做凈水機,并且還推出了空氣凈化器。而花盆種植植物同樣具有空氣凈化(吸取甲醛等)作用。 (圖片為Kickstarter上眾籌成功的Airy凈化花盆) 如果小米出手改造花盆,它僅僅想做一個美觀大方時尚性感的花盆嗎? 答案是否定的,從公開的專利資料看,小米一以貫之的“智能、互聯、云端”六字決在花盆專利中也有所體現。 舉例來說:向用戶推薦與花盆所在環境的環境參數相匹配的植物品種,怎么做到? (1)、通過設置在終端設備上的定位模塊確定終端設備的地理位置。 (2)、確定與地理位置對應的氣溫變化曲線。 (3)、接收與終端設備通信連接的傳感裝置所確定的花盆的環境參數。 (4)、從植物數據庫中搜索與氣溫變化曲線和環境參數相匹配的植物品種。 (5)、推薦與花盆相匹配的植物品種。 (6)、根據環境參數確定植物品種的種植方式。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 定位-拉取環境參數-植物品種推薦。 看起來,不大像是在做花盆,像極了在做基于地理位置的精準商品推送。 怎么讓用戶所種植的花草長勢喜人,亭亭玉立呢? 答案再一次是:大數據。從云端服務器的植物數據庫拉取與植物相對應的標準種植曲線(適合什么樣的陽光、溫度、濕度變化)。接著對照一下植物當前所在位置的陽光、溫度、濕度變化(這意味著花盆還得有光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 最后,就該推薦種植心法了:如果所在位置的日照時間較大,提醒用戶減少花盆的日照時長;如果濕度太大,提醒用戶采用開窗通風;如果溫度太高,提醒開啟室內空調。總之就是要讓植物獲得最佳的生長環境。 我們再回到這個問題,小米造或小米投資花盆的機率有多大?按照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微博)之前解讀的小米投資思路,我們來大膽猜想一下: 第一,這款產品的領域是大市場-花瓶作為日用品,市場可不小; 第二,這個產品的領域有痛點-這是一個目前相當傳統的行業,用戶種植的花草凋謝后,花盆多半被直接丟棄。 第三,這個領域的產品可以迭代-花草有生命周期,想象一下,假設可以做到定期上門更換植物,那后端的市場還會更大。 第四,這個產品符合小米的用戶群,小米主力用戶群大概是20- 30歲,理工男,以及他們能影響到的周邊的人,比如女朋友、朋友、父母、親戚等等-辦公室白領種植多肉已然成為一種時尚。 劉德的投資思路中最后兩條是團隊與價值觀。看來,給花盆行業改造帶來最后臨門一腳的,就差一個與小米價值觀相同的牛逼團隊(大神)了。
|